《玫瑰少年》應該有大聲說愛的權利!
- TeNTeN
- 2021年10月1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嘿,親愛的,你聽過蔡依林所演唱的《玫瑰少年》嗎?這首歌正是在敘述『葉永誌事件』。透過歌曲,她想喚醒社會中的我們,要正視LGBT與多元性別的議題。她更想鼓勵社會中獨特的「你們」,應該要勇敢的喜歡自己,勇敢的去面對自己的與眾不同,因為「在愛裡,大家都是平等的。」
想問問各位,你知道什麼是LGBT嗎?你覺得世界上有多少人是LGBT呢?
或許還有很多人沒聽過LGBT一詞。這是取自於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與跨性別族群(Transgender)的英文字首縮寫。

其實喜歡同性的人,在每個國家、地區,或時代,大約都占了總人口的3~8%,跨性別族群,也是在幾千個人當中就有一個。
換句話說,在每12~30個人當中,就有1人是喜歡同性的,各位對這樣的比例感到驚訝嗎?
世界上的各個階層、職業其實都有著一些比例的LGBT。政壇、影壇、體壇、樂壇,士農工商…只要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就可以充分了解到,LGBT其實是和你我息息相關的議題。因為各位每天都正在和LGBT一起生活著。
走在街上,每個人都不一樣。「不一樣」是生物生活在地球上的智慧,有耐寒的人、也有耐暑的人,正因為有這樣的「多樣化」,人類才能夠因應各種狀況。
再舉例來說,你花1分鐘可以理解的事,或許別人會需要花上10分鐘才能夠理解。但是,你難道因為這樣就埋怨、排擠,或嘲笑對方嗎?我們不是應該理解、認同,互相協助,這才是社會結構中,「共同生存」的奧義嗎?

以前的我們,或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世界上只有「生下來是男人,就要像個男人,並且是個愛女人的男人」;以及「生下來是女人,就要像個女人,並且是個愛男人的女人」,但事實,並非如此。
人類的性別組成,分成這三種類別: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喜歡的性別。
「同性戀」的反義詞是「異性戀」,而一般人都認為,異性相吸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當有人聽到同性喜歡同性時,就會把這樣的人「妖魔化」,覺得世界末日即將到來,人類即將因為同性之愛而走向毀滅…畢竟,我們長久以來都被灌輸「戀愛,一定必須是『男+女』之間的感情」。但其實,對於同性戀者而言,只是「喜歡的對象剛好是同性」而已。
如果今天,你身邊有人鼓起勇氣向你坦誠他或她是LGBT的族群,我們不妨先靜下心來傾聽對方所說的話,然後好好思考對方的問題。我身邊有一些同志朋友,曾經聽他們分享過出櫃的那段心路歷程,其實是遠遠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痛苦、困難,與煎熬。
他們除了要面對自己與大部份的人「不一樣」之外,還要接受來自親友們異樣的眼光,與不諒解;更遑論是社會上那些還不願意認識他們就先入為主、帶著偏見的不友善。

他們曾說過:「如果有人願意多花一點時間理解我們,也許,這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悲劇發生...
我不奢望所有的人都要喜歡我們,接受我們;但至少,能在我們鼓起勇氣向外人表示自己的心情時,你們能先放下抗拒的雙手,試著先理解我們的感受,與內心所承接的痛苦。
你們可以不喜歡我們,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我們也有活在這個社會上的自由,我們也有追求愛情的渴望,我們期待愛與被愛,『我們』,都是一樣的。」
了解LGBT,最重要的是,理解,「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正視眼前的「他」或「她」,相互理解,並給予尊重。 -本文參自《男同志告訴你如何喜歡特別的自己》,石川大我著-東販出版邀稿
圖片來源:Unsplash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