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TeNTeN

給親愛的爸媽:我們家的孩子可能有「憂鬱症」嗎?



根據衛福部2017年的統計,台灣每年約有六千名的孩童因憂鬱症住院治療;而在一份同年全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學調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兒童有精神疾病需要專業評估。


親愛的爸媽,你有被這樣的數據嚇到嗎?這驚人的數據,讓我們不得不正視,我們正處於「鬱兒年代」。而歐美各國對兒少憂鬱症的研究中發現,原來青春期的孩子,或更小的孩子也有可能罹患憂鬱症。


每一年,是的,我說「每一年」,都有兒童及青少年因為課業、人際關係、甚至感情關係而自傷或自殺。憂鬱症的病因在於「身心」與「環境」兩大因素,而許多大齡孩童或成人的憂鬱症,早在幼兒時期已有輕度傾向;若能在憂鬱症傾向出現時,及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在未來成長與成年後,復發機率將大為下降。


但可惜的是,多數的父母或你我,都沒有發現;因為幼兒的憂鬱徵兆與大人極為不同,容易誤以為他只是在鬧脾氣,但這只是孩子不懂如何用言語表達情緒。


這本書在提醒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要透過孩童的哭鬧或發脾氣或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反映感覺的這個時候,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有憂鬱的傾向與症狀。在許多身心症狀中,憂鬱症只要早期發現、早期進行身心的諮商治療,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恢復正常生活的。


近年的兒少憂鬱症研究已經愈來愈具體了,專家也在極積嘗試各種有種的療法。全世界也都有共識,『小孩也會得憂鬱症,並且需要早期治療』。倘若我們沒有注意或關注到孩子有憂鬱症的前兆,讓輕度逐漸加重,最終也會引發孩子在成長階段的各種問題。所以,最重要的是,父母平時就要冷靜地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如果發現孩子出現憂鬱症的前兆,就要在病情加重前及早處理。



也許有些爸媽會問,「憂鬱症」到底是什麼?我又該怎麼分辨我的孩子得了憂鬱症?


「憂鬱症」,在醫學上的分類會有幾個基本症狀,例如:感到悲傷、自憐、覺得空虛、沒有動力,失去興趣…等;且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但情緒低落並不等於憂鬱症哦!無論是誰,在發生不開心的事時,都會心情鬱悶;但只要過了幾天,心情就會恢復正常。而那些疑似有「憂鬱症」的人,他們的鬱悶情緒通常會持續兩週以上,並且在生活中會出現許多負面的言行及態度。只要出現以上症狀,就要詢問專業醫師,讓他們做出正確的診斷來確定。


先前提到,「憂鬱症」的病因在於「身心」與「環境」。所以,家庭問題對孩子的情緒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常見的問題包括,父母關係不合睦,離婚、再婚、過世,甚至是虐待…等等。如果家人及父母不明白孩子的狀況,只會一個勁兒的責備他,要他振作、要他聽話的這些「命令」,可能會加重孩子的憂鬱狀態。


了解憂鬱症還有幾個簡單的判斷方法:


1. 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或睡到半夜會醒來。

2. 食慾改變:沒有食慾或突然暴飲暴食。

3. 興趣減退:對平常喜歡的事突然失去興趣。

4. 注意力下降:無法專注,或思緒不集中。




還有調查報告顯示,明確診斷為憂鬱症的比例,是從十歲開始急速增加;也就是國小五六年級,當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時。男孩與女孩的症狀會有些微差異,例如,男孩會變得較有攻擊性;而女孩會變得社交孤立,沒有食慾…等等。


青春期是小孩轉大人的階段。雖然說孩子正處在轉大人的時期,但他還是保有許多孩子性格的部份。所以,當你的小孩出現一些偏差行為,例:心情低落、喜歡反抗、拒絕上學…等等的這些行為長達兩週以上,我們就要留意,這到底是青春期所出現的症狀,或是憂鬱症的警訊。


而父母,當你覺得孩子可能有憂鬱症時,重要的是,先找到合適對象的協助。如果孩子在學校的導師是值得信賴的人,那這位導師就是首要的商量對象。找導師商量,必能得到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與許多資訊;若孩子真的是憂鬱症,也會比較容易得到校方的支援系統。


憂鬱症有三種基本療法:休養、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但除非是憂鬱症重症的孩童,否則近年來,已經很少以藥物治療當作治癒憂鬱症的主要方式。近年比較被使用的療法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概況,就是結合了調整想法和調整行為的心理療法;這個療法,獲得近代許多專家的研究與支持。


最後,當孩子的情緒出現異狀,當父母的我們,千萬不要預設立場,覺得他又在無病呻吟或無理取鬧了。而當孩子真正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時,我們也要告訴自己,跨出心裡的關卡、面對事實,並協助孩子面對可能的療程。千萬不要再有以前那種「覺得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不同,就引以為恥的八股想法」。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當有一天,如果你們必須面對孩子患有憂鬱症時,我們必須比孩子更勇敢、調整好自己的心情,積極地向專業醫師尋求協助,才能早日幫助孩子早日脫離憂鬱症。



-本文參自《鬱兒年代》,下山晴彥著-意識文化出版邀稿

圖片來源:Unsplash


22 次查看0 則留言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